不得不承認,朱元璋對百姓還是挺慈愛的,特別是對農民。這不光體現在他的一些言論,更體現在他制定的“信訪政策”,使百姓至少在理論上能將訴求和冤情“上答天聽”。 朱元璋說:“四民之中,農民最勞最苦。春天雞一叫就起床,趕牛下田耕種,插下秧子,得除草,得施肥,大太陽里曬得汗直流,勞碌得不成人樣。好容易巴到收割了,完租納稅之外,剩不了一丁點兒。萬一碰上水旱蟲蝗災荒,全家著急,毫無辦法??墒菄业馁x稅全是農民出的,當差做工也是農民的事,要使國家富強,必得農民安居樂業才辦得到?!彼€夸俺們中原百姓老實:“中原之民,惟知應役賦稅,無負官府?!?/SPAN> 可能正是由于知道“農民最苦”且“無負官府”,所以朱元璋對于他的官員還是很有要求的。初即位時即告諭群臣:“從前我在民間時,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,往往貪財好色,飲酒廢事,凡民疾苦,視之漠然,心里恨透了?!狈灿械胤焦賮沓家栒]:“天下新定,百姓財力都困乏,像鳥兒剛學飛,和新栽的樹木,拔不得毛,也動不得根”。曾經有道士給朱元璋獻長生不老的法子,他拒絕了,說:“我所要的是全國人民的長壽和快樂”。 也許這一切決定了朱元璋的“信訪政策”。他親自撰寫并頒行天下的《大誥》規定:“今后所在布政司府州縣,若有廉能官吏,切切為民造福者,所在人民必知其詳。若被不才官吏同僚人等捏詞排陷,一時不能明其公心,遠在數千里,情不能上達,許本處城市鄉村耆宿赴京面奏,以憑保全。自今以后,若欲盡除民間禍患,無若鄉里年高有德等,或百人,或五六十人,或三五百人,或千余人,歲終議京師面奏,本境為民患者幾人,造民福者幾人,朕必憑其奏,善者旌之,惡者移之,甚者罪之?!?/SPAN> 百姓上訪眾官會刁難的境況,朱元璋也考慮到了,所以《大誥》還規定:“……許城市鄉村賢民方正豪杰之士,有能為民除患者,合議城市鄉村,將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在閑之吏,綁縛赴京,罪除民患,以安良民,敢有邀截阻(擋)者梟令。赴京之時,關津渡口勿得阻當?!?/SPAN> 綜上,第一,朱元璋懇請百姓上訪,幫他治貪官污吏。第二,朱元璋不怕上訪人多,組團他都接待。第三,沿途敢有邀截阻擋者,梟!痛快 |